清代广东“怡和 嘉庆十四年 正月太聚”十两砝码锭,系广州十三行行商代理粤海关向洋商征收的关税,由十八世纪的中国首富——伍秉鉴家族开设的怡和行铸造,所铸砝码锭规格与官锭无异。目前所见的“怡和”税锭屈指可数,作为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对外贸易活动的税收载体,其珍贵的历史背景,尤为值得关注。 2001年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(亚洲版)在“纵横一千年”专辑中,做了一千年来全世界最富有前五十人排名。他们大多都是各国的豪门望族,其中,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,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、忽必烈、刘瑾、和珅、伍秉鉴和宋子文。广州十三行之一——怡和行主伍秉鉴是唯一的商人。为何他会被列入世界巨富的行列?该报这样评价:“清朝行商伍秉鉴,出生于1769年,他继承父业,从事对外贸易,并且贷款给外商,从中获得巨额财富。他在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。” 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,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,促使广州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“外贸特区”, 给十三行行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。怡和行等十三行行商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外贸垄断特权,从外商以及行外商人处强取豪夺,积聚了巨大财富。据《中西纪事》记述:“粤中初设洋商通事,洋行据为垄断之利,诛求不已,串通官吏,规费日增,……大班来粤者,率寄寓洋行,行人事之唯谨,然所以朘削之者无所不至,又与关吏因缘为奸,课税既增,则规费抽用亦增,有取之十倍二十倍于前者”。而十三行行商中家财最为丰厚又最有势力的,当属伍秉鉴家族的怡和行。 怡和行于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由伍秉鉴之父伍国莹开设。伍国莹系早年广州潘家同文行的帐房,大权在握,不仅做会计,还参与同文行的资产管理和贸易投资业务,让伍国莹积累了个人财富和对外贸易的经验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伍国莹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持下,建立起自己的商号——怡和行。伍国莹一直被外商称为“浩官”(Howqua),“浩官”是商名,并为其子孙沿用。以“官”作为人名的一部分,是一种尊称,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。后来被初到中国的洋人误认为是真实姓名,结果约定俗成,以后的行商也都被称为某某官。 |
底部导航 | |||||||
第一版人民币 | 第二版人民币 | 第三版人民币 | 错版人民币 | 清朝钱币 | 明朝钱币 | 元代钱币 | 金代钱币 |
第四版人民币 | 第五版人民币 | 错币交易平台 | 金银币收藏 | 钱币商城 | 西夏钱币 | 辽代钱币 | 南宋钱币 |
五代十国钱币 | 秦朝先秦钱币 | 错币成交价格 | 纪念币收藏 | 北宋钱币 | 唐朝钱币 | 隋朝钱币 | 汉朝钱币 |
手机版|小黑屋|金币收藏网 ( 冀ICP备09041150号-7 )
GMT+8, 2023-3-30 06:37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