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古代流通货币中,以马作图案的,当以明末崇祯年间(1628一1644年)铸于南京的“跑马崇祯”最为着名。由于当时人民对现状不满,便认为铸这种背有奔马图案的钱币是不样之兆,相传曾出现“一马乱天下”的民谣。后来有人附会“一马”指南明的权奸马士英,是他断送了南明小朝廷。也有人认为是指推翻明王朝的闯王李自成,闯字即“一马进门”。其实,明朝灭亡与铸祟祯马形钱决无必然的联系。 和田马钱 也有人认为崇祯马形钱乃是仿汉武帝的“白金三品”之制。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铸的白金三品为银锡合金,有重八两的圆形龙币、重六两的方形马币和重四两的椭形龟币,分别值三千钱、五百钱和三百钱。白金三品虽因作价过高,盔铸纷起,不久就废罢,但在货币上出现马形等图案,则属首创。 有趣的是,在新疆和田地区,也发现了以马作图案的钱币一一和田马钱。它是东汉后期至魏晋之间当时于闻一带兄弟民族的银铸币,它虽略晚于“白金三品”中的马币,但比起“跑马崇祯”来,却要早上一千多年。其形状为圆形,无孔,有大小两种,正面用篆体汉文标明币重,大钱为“重廿四株铜钱”,小钱作“六殊钱”。背面中心是马形等图案,周围环以佉卢文的于闻王姓名及称号。因此,和田马钱又称“汉佚二体钱”。 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开始,和田地区就归属了中央政权管辖,汉代的五锋钱在这里多有发现。而汉佉二体的“和田马钱”则是一种地方铸币,它既有当时于闻一带兄弟民族所使用的法卢文,其币面又兼用汉文、充分表明了当时于闻人民和汉族人民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密切关系。 |
底部导航 | |||||||
第一版人民币 | 第二版人民币 | 第三版人民币 | 错版人民币 | 清朝钱币 | 明朝钱币 | 元代钱币 | 金代钱币 |
第四版人民币 | 第五版人民币 | 错币交易平台 | 金银币收藏 | 钱币商城 | 西夏钱币 | 辽代钱币 | 南宋钱币 |
五代十国钱币 | 秦朝先秦钱币 | 错币成交价格 | 纪念币收藏 | 北宋钱币 | 唐朝钱币 | 隋朝钱币 | 汉朝钱币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